学生走出去 企业引进来——2013年度小学期实践“接地气”
编者按 “1321”是我院独特的办学模式。今年的“1321”与往年不同,实践学期将课室扩展到了校外乃至国外——“引进”企业高管进课堂,“派遣”学生到公司、到日本。“引进来,走出去”,学院尝试利用社会资源,让在校生实践实现“社会化教育”。
2013年被多家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我院依然保持着高就业率,这与学院“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实践教学、社会化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去把握知识,无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以创造学生的更大价值为目标。
计算机系校内外结合 搭建千人实践大舞台
(本报特约记者 李强 特约通讯员 黄勇贵 袁木玲)计算机系小学期实践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校内实践课题按软件技术片、网络技术片、嵌入式技术片分三大技术线,各技术线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实践课题,组织了诸如软件综合实践项目、温度与湿度器的设计与实现、移动CRM系统、在S3C2440平台上移植Player播放器等20多个项目,参与实践的学生人数近千人。

计算机系绝大部分项目都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智能循迹小车设计具有较强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手机软件开发选题紧密结合手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等等。
此外,还有近50名学生在校外实践,包括前往东软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实践学习的28名2011级学生。他们分别按照项目经理(兼)、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网页设计等岗位分为“IT”、“懂八”、“Dream10”三个项目组,以东软集团医疗事业部的HIS系统为载体,进行医院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同学们虽然是学生身份,但是公司完全按照员工的要求对他们进行管理,包括考勤、礼仪等方面。
在东软集团华南大区,对于这些来自校园的“新手”,公司每周都安排有一次项目经理级以上的技术专家为同学们培训,堪称“东软现场的CXO讲座”。例如医疗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以项目管理为题,在80分钟的讲座中讲授了检查点、里程碑、基线等项目管理概念,以及范围、时间、费用等项目管理内容,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同学们纷纷对项目管理中的人员分工、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的针对性问题。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3个项目组各派出3名代表到广州新图书馆现场进行需求调研,亲身体验图书馆相关服务,收集了大量关于图书馆作业流程的资料。面对在3周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医院图书管理系统的进度要求,同学们颇感压力,却表现得相当敬业。
“他们做出来的文档和画出来的图,比公司有些职员做得还要好!”“懂八”项目组用一周时间完成的需求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报告后,得到东软集团华南大区医疗事业部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懂八”组员们感慨道:“刚开始的时候,从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SQL语句等方面都无从下手。需求分析变化太大了,要不停地修改,数据库设计也跟着不断修改,加列、加表、加外键……尤其是E-R图,从最初的不到10个表,增加到了20个表,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了。”“在各种讨论中,我们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我们需要抉择。但如果没有经过探讨,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点子,团队合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IT小组”的组员们在现场感到“压力山大”。他们先将项目分解,然后根据组员的技术方向等因素将细分的任务进行分工,及时跟进完成情况。
“Dream10”小组的成员说:“一个人落后了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每一个细节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思考,懂得了体谅,听得进意见,明白了人与人的相处需要包容与谅解。”
高管进课堂 学生去企业 信管系小学期实践“接地气”
(特约通讯员 王保生 周秀芬)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信管系的6个教研室和7个专业结合以往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2012—2013学年实践学期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优化改革,针对2011级和2012级学生对知识体系掌握的不同,针对性开设实践项目。
财务管理专业除了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分别开设了“会计手工及电算化综合实训”、“会计及出纳基本技能实训”项目之外,马智祥教授还根据多年的实践学期授课经验,针对财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汇编了两本实践学期专用教材,有效地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也开设了各种特色实践项目,可谓百花齐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了令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企业运作等细节,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由潘裕信教授、王保生老师组织的《管理拓展实践》实践项目,针对《资源与运营管理》课程知识要点,邀请包括英国石油、美国霍尼韦尔、美国诺信等外资企业在内的10位来自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高管走上讲台,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企业管理以及如何创建企业文化等“秘籍”。
高管们依据实践案例以模拟演练、情景表演、企业现场参观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与考核标准,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讲述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强化和掌握理论课程中的技能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企业运营的认知。潘裕信教授认为,同学们在进行了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了解高管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理解高管分析问题和做决策的思路,感悟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让同学们实质性地理解理论的内涵,发散思维。

在一汽大众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和一汽大众下属公司佛山珈亿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现场,企业高管带领同学们进行现场参观交流,讲解特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物流流程、生产流水线等“定置管理”。同学们的提问也给企业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佛山珈亿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的郭总在参观现场就“相中”该系的两位同学,邀请他们加入该公司,并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在课堂上,企业高管与同学们进行的企业模拟招聘情景互动,同学们的高情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让高管们印象深刻。香港殴钝实业人力资源总监邓全敏女士,在模拟招聘环节让同学们互换角色,互相“招聘”,并从“应聘者”和“面试官”两个角度给予不同意见。邓总监对学生们的表现大加赞扬,还将模拟招聘演化为实质性的企业招聘,目前已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欧阳惠芳、郑剑华、陈永发三位同学达成了初步用人意向,邀请他们任人力资源助理一职。邓总监承诺三位同学,如果对该职位或发展方向不满意,可以推荐他们到其他公司就职。
企业合作部部长何少涛、信管系相关负责人在听取了企业高管讲课后,与其进行了深入洽谈,现已与霍顿科技(亚太)有限公司和佛山珈亿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两间公司分别成为我院的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基地。
“引进”高管,不仅增进了社会对我院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素质情况的了解,也为企业吸纳人才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平台,促进我院在学生培养和企业在人才资源引进方面的衔接,拓展了校企合作的领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他们的‘教材’是最新的,他们对社会的就业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言传身教,可以‘传神’,他们‘接地气’,讲授的内容我们很感兴趣。”11届工商2班的郑剑华同学讲述他的听课感受。
11届工商3班的周华健同学也说道:“在模拟现场的过程中,高管及时指出同学们处理问题时的不足,并给予建议。这种讲课方式活跃、有趣,能活跃气氛,激发了我们对课程的兴趣。”
赴日实习 搭建平台 日语系:课堂与实践互补共进
(特约记者 孙鹏)日语系继去年暑期的“赴日游学”项目顺利实施、与长崎卫斯理公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之后,本学期该系又实施了安排学生在小学期赴日本实习的新举措。经过广州远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介,日本留学生社会实践支援协会接收,日语系11级首批赴日实习的7名学生赴日进行为期2个月和3个月不等的顶岗实习。
本次实习的岗位主要有宾馆、酒店的料理辅助、卫生管理等。同学们在感知日本企业文化、锻炼日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在实习单位的安排下进行相应的日本文化体验活动。目前同学在日本的实习进展非常顺利,日语系计划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组织全系听取同学们介绍实习见闻,总结实习经验,交流实习感受,使赴日实习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推进。
在校内的实践学期项目同样精彩有趣,在日本风情文化体验的“基地”日语茶文化室——乐樱堂,他们体验寿司文化,学习插花技艺,进行影视剧配音等有趣的实践项目;参与日语应用技能实训项目的同学们则进行模拟面试和情景会话等环节的实践。
该系的邢昊同学说,制作寿司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为了让作品更出色,同学们相互密切配合,在制作寿司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老师们则借制作寿司的机会,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切入,向同学们解读日本文化,让教学变得生动。“日本人生活节奏快,这一点在料理中也有体现,只要把材料准备充分,日本料理在制作上面较为快捷,而且携带方便。”“通过亲手制作寿司,我们发现寿司的确是一种健康食品,十分值得推崇。此外,我们主动了解日本文化,也表达了我们期待中日关系朝好的方面发展的愿望。”

红白歌会和影视剧配音比赛也是同学们体验日本文化的平台,该系林殷琦老师认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积累开口说日语的勇气。日语系黄峻宗同学选择参加红白歌会,并演唱了一首四十年前的日语老歌,他认为实践学期确实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加深课堂所学课目。
英语系利用eBay国际站平台与外国人交流 学生借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提升英语外贸能力
(特约通讯员 赖小君 曾露薇)英语系共有337名学生参与实践学期学习。针对2011级学生开设的“虚拟公司创建”和“翻译”两个项目备受学生喜爱。而“英文戏剧表演”项目主要训练和加强2012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此外,通过与广州昶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聚车堂有限公司合作,今年的实践学期还向二年级学生推出了“升级版”项目——eBay平台实践,主打海外市场。通过以eBay的国际站作为平台,向海外销售合作单位的产品,通过在真实电子商务平台的训练,实现学生在英语和外贸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负责eBay平台实践的陈若静、陈少娟、周瑞枝、董丽娟、郭娟5位老师与11级的3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陈若静和陈少娟老师介绍,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操作eBay平台,同学们通过eBay的国际站进行汽车配件产品的营销,例如销售车用香水、香膏、配饰等。客户群以年轻客户为主,所面向的买家遍及全球。各国的客户在购买产品前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卖家”沟通,这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外语能力,也考验同学们的沟通能力,此外还考验挑选商品和卖点策划的能力,同学们也借此了解一些外贸运输渠道等。两位老师认为该项目对同学们的锻炼是全方面的,希望之后能在SOVO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将项目持续做下去。
参与eBay平台实践项目的11级商英6班的陈玉雯同学说:“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eBay这个平台是做什么的。真正的从零开始,先是学习如何操作卖方平台,然后翻译产品信息,通过邮件与买家进行一系列的沟通。通过实战让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她的同学曾佳欣也是第一次当上“卖家”,从对操作电商卖方平台的一无所知,到比较熟练地翻译产品信息和上传资料到展示平台上,这个过程让她们在锻炼外语能力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外贸知识。
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英文戏剧表演吸引着同学们参与。由2012级6个班自导、自编、自演,近百名演员登台、上演的一出出精彩的英文短剧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标准的发音,投入的表演无一不体现着同学对英语专业的喜爱,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最后,12商英1班以创新的编剧、标准的发音、动情的演出获得第一名,12商英2班和12商英6班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名。英文戏剧表演比赛既是对同学们小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同学们专业水平的锻炼。

数字艺术系采用新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 优化教学要素 提升实践效果
(特约通讯员 杨玉英 高立海 左诗琴 江明磊)数字艺术系今年的小学期实践教学针对该系7个专业方向共开设13个课题供学生选择。
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优化教学内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评判能力。与往年实践项目相比,今年实践学期的项目综合性和实践性更强,更趋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做更多尝试,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动漫游戏专业指导动漫衍生产品课题的王淼老师在开课第一周便带学生到广州进行为期两天的市场调研,从而分析市场需求,根据社会需要指导学生制作衍生产品的设计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指导Flash动画课题的杨玉英老师根据社会标准合理的整合学生团队来进行动画创作,并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引导,将动画制作中的角色设计、分镜图绘制、场景绘制等任务与flash软件制作部分分解,根据学生情况予以分工,协作完成动画制作。每个动画制作团队不超过三人,制作完成了《唐伯虎点秋香之小强》片段、动画MV《小小无猜》、《Family》、《欢乐马戏团》等。
苏子崴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原画创作部分,并加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更好地配合三维组的创作;高立海老师负责指导场景部分的创作,运用3D建模技术,根据学校地容地貌制作广东东软学院场景漫游动画,主要由12级游戏专业学生合作完成。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项目是参加第七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此赛是国内最权威的中文字体设计大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题是“梦南海•家文明”微电影制作等。
11级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将真实项目带入实践教学。对学院新建图书馆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从实地勘察,了解项目实际状况,到老师下达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汇报、定稿到后期效果制作;雕塑设计这一块,学生紧扣东软文化和汇丰文化理念,寻找到能融合的元素,配合学院总体规划。整个小学期实训课程,指导教师从“理论型”转变成为“教研型”、“实干型”、“经验型”。在面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采用各种新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优化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投身项目实践 SOVO实打实与市场对接
(特约通讯员 原丽霞)本学期在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参与实践项目的学生共计446名,开展29个实践项目,涵盖了学院各系部的主要专业方向。
移动应用开发是近几年新兴技术热点,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技术应用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更多的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此类项目。自平衡小车研发、五舟科技基于用友ERP、CRM基础数据的协同工作流平台开发,供应链管理系统测试等大型研发类实践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开展。五舟科技的谢总表示:“SOVO学生表现出来的项目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比我想象的好很多,希望小学期结束后需要实习的同学能来公司实习,毕业后直接在公司就业”。
部分虚拟公司的实践项目则是从市场自行接单,从立项到结项均由学生独力完成,有广州澳红葡萄酒网站、广州市美丽华皮革帆布有限公司、华师高培中心网站、南海经贸企业全息数据服务平台维护、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网站(二次开发)等。
数字艺术类虚拟公司小学期的实践项目之一微电影拍摄、东软数字传媒CIS导入、视觉商务设计等等;信管系的学生则是进行理论学习与实际市场运作的摸索。
为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管理层”经常组织员工们进行头脑风暴,SOVO会议室是他们头脑风暴的主要汇聚点,SOVO办公区是他们小组讨论实践的一个固定场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